各學院(部)、部門、直屬單位:
2018年學校繼續開展蘇大課程3I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以培養“素質高、視野廣、能力強、有創造”的卓越人才為目标,持續推進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将“蘇大課程2018-3I工程”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類别及申報建設要求
(一)創新創業課程建設項目
1. 申報範圍及内容
(1)創新創業基礎類課程
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或實踐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形成系統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和基本能力,主要涵蓋創新思維與方法、創新管理、創業基礎、項目管理、領導力與團隊、創業與法律、市場與運營等方面的課程。該類課程納入學校通識選修課程管理。
(2)創新創業特色類課程
聚焦某一學科領域或在交叉學科領域開展創新創業指導的課程,旨在培養對某一特定專業領域創新創業有興趣或有特殊專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例如新能源領域創業、IT與互聯網創業、醫療保健産業創業、文化傳媒創意創業、制造業創業等。該類課程納入學校專業選修課程管理。
2. 申報條件
(1)課程負責人須為本校在職教師,有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或教學的經曆;或有豐富的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各類創業計劃大賽的經驗;或有創業經曆等;
(2)鼓勵邀請校外知名學者、成功創業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擔任合作授課教師。
3. 立項數量
2018年學校計劃立項建設20門左右創新創業課程項目。
4. 建設要求
(1)創新創業課程應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内容的針對性和集成化,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提高創業實踐能力。
(2)建設課程網站,上傳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課件、創新創業案例、參考資料目錄、視頻資料等,搭建師生互動平台。
(3)2020年6月底前至少開課一學期,驗收通過方可具備持續開課資格。
(二)全英文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
1.申報條件
(1)鼓勵以專業為主線進行建設,申報課程所在專業需适合全英語教學。
(2)申報課程為非語言類課程,應屬于《蘇州大學本科教學手冊》(2017級使用)中的大類基礎課程或專業必修課程,具有較好的建設基礎;教學内容既可以是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也可以為反映學科前沿的專題教學;課程應選用優秀英文原版教材,也可使用自編講義。
(3)課程教學對象為學校全日制本科生、國際學生和港澳台交流學生,教學語言為全英文。
(4)課程負責人須為本校在職教師,具備副高及以上職稱,且具有一年及以上國外留學、工作經曆,具有在國外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經曆者優先。鼓勵聘請國外教師、專家承擔部分教學工作。
2.立項數量
2018年學校計劃立項建設5門左右全英文教學示範課程。
3.建設要求
(1)課程教、學、考全過程使用英語。
(2)完成教學大綱、教學課件等全英文教學資源的開發。
(3)參照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要求完成全程教學視頻錄制和全英文課程網站建設。
(4)将課程的專業詞彙解釋、重點和難點等制作成學習資料放至課程網站,條件成熟的課程建議将其錄制成微視頻,以供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後複習,課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交流,以增強學生對于所學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5)課程采用過程化考核方式,及時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并随時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大化。
(6)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第一次階段驗收,通過2-3輪的教學實踐達到課程改革的目标。
微課程(群)項目是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改革的又一體現,它是以微課為載體,将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外,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學習和自測,而把知識内化的過程放在課内,有針對性地設計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如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問題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1.申報條件
(1)申報課程應是《蘇州大學本科教學手冊》(2017級使用)中的專業必修課程,建議每個專業充分考慮學生課外學習時間是否充裕以及教學效果等因素,合理規劃課程申報。
(2)負責人須為本校在職教師,并承擔學校本科教學任務,有兩年及以上的高校教學經驗,教學效果較好。鼓勵教學團隊合作完成微課的錄制,每位參與教師講解自己最擅長的知識點,以實現資源的最優組合。
(3)申報課程應充分考慮到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類型是否适合以微課的方式呈現,其難易程度是否适合學生的自主學習。過于簡單或者難度較大的知識,微課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2.立項數量
2018年學校計劃立項建設20門左右微課程(群)項目。
3.建設要求
(1)立項課程需對課程内容重新進行“頂層設計”,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标,确定課程的測評方法,選擇适合開展翻轉式教學的知識點錄制微課,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2)微課應集中于課程的重點、難點内容,數量不少于20個,每個視頻時長5-10分鐘,所呈現的知識點之間應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項目負責人所承擔講授的知識點數不得少于全課程的四分之一。
(3)建設課程網站,呈現相關的教學資源,動态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信息,搭建師生、生生線上互動交流平台。
(4)設計課前學習任務單,做好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學習指南等教學資料建設工作。
(5)有效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強調師生互動,效果良好。
(6)采用多維度的課程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學業表現。
(7)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第一次階段驗收,通過2-3輪的教學實踐達到課程改革的目标。立項後學校将統籌組織相關的培訓和安排視頻攝制工作。
(四)新生研讨課建設項目
新生研讨課是借助于師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教授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小組方式對問題進行讨論與探究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重點是指導新生實現由高中學習到大學學習的适應性轉變。(具體說明參見在線申報平台)
1.申報條件
(1)一般由學術造詣高、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本科教學的教授(正高)擔任課程負責人,鼓勵跨學科組建教學團隊授課,但團隊總人數不超過2人,團隊成員可以是副教授(或具有副高職稱)。
(2)授課對象為大一新生,一般不限專業,每個教學班人數為15-30人。
2.立項數量
2018年,學校計劃立項建設20門左右新生研讨課。
3.建設要求
(1)課程學分數為2,每學年至少開課1學期。
(2)教學内容應是教師自己多年教學、科研經驗的總結,做到依托經典,追蹤前沿;采用專題式教學的方式,強調以問題為導向,無固定教材;考試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形成性評價;能夠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台,輔助教學。
(3)課程負責人對每個教學班的授課時間比例須達到50%及以上。
(4)2019年12月底前至少開課一學期,驗收通過方可具備持續開課資格。
(五)通識選修課程建設項目
通識選修課程項目是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開設的,着力于學生的精神成長、能力提高和知識結構優化的非專業教育,其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度責任感的公民。(《蘇州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改革方案(試行)》可參見在線申報平台)
1.申報條件
(1)2018年的立項重點為經典著作研讀類課程和跨學科課程。
(2)課程内容強調知識的文化内涵而非實用技巧;注重思維訓練和價值判斷,強調與人類經驗及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不隻是事實性知識;注重學科前沿和學科交叉;難易程度适合所有專業的學生修讀。
(3)課程負責人應具有創新精神,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多元,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效果優秀,課程負責人每學期的授課量不低于50%;課程必須有不少于2人的教學團隊(鼓勵跨學科組建教學團隊授課),團隊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且能将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融入課程教學。
2.立項數量
3.建設要求
(1)課程學分數為2,做到每學年多校區多班級開課。
(2)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強調課内外師生、生生互動和交流;課程提供适當水平和數量的參考文獻供學生閱讀,并将課外閱讀量納入考核要求;加強對學生寫作的要求;注重過程化考核,綜合評定學生的學業表現。
(3)建設課程網站,明确告知學生課程的學習目标、學習内容、教學活動安排、閱讀書目或參考資料、課程考核方式等;上傳相關的課程資源,搭建師生、生生線上互動交流的平台。
(4)2018年的立項課程将于2019年9月份投入教學,課程需在2020年6月底前至少開課一學期,驗收通過方可具備持續開課資格。
二、申報方式說明
均采用網上申報的形式,具體說明如下:
1.系統登錄方式
登錄教務部網站(http://jwb.suda.edu.cn)——服務直通車“在線申請”——蘇大課程項目申報系統——蘇大課程2018-3I,選擇所要申報的項目點擊進入。
2.填寫注意事項
(1)系統采用了分頁填寫的設計。申報者每一頁填寫完畢後點擊“保存,下一步”按鈕進入下一頁,直至全部内容填寫完畢。
(2)系統具有分頁保存草稿的功能。申報者未最終提交前可随時登錄系統進行修改完善,确認填寫内容完整、無誤後可點擊“提交我的最終申請表(不可修改)”按鈕進行提交。
三、課程建設經費
“蘇大課程3I工程”項目,學校都将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學校将為每學期實際開設的教學班按照100元/課時的額度下撥課程建設經費。同時,教學工作業績點核算按《關于印發< 蘇州大學績效工資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蘇大委〔2013〕48)号)的有關規定執行。
四、申報起止日期
網上申報起止時間:2018年1月9日—3月31日24:00。
未盡事宜請與教務部聯系,聯系人:李慧,聯系電話:67166239,Email:lihui@suda.edu.cn。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