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軌電車障礙物檢測學術研讨會成功舉辦

欄目:科研亮點  發布時間:2017-10-09

時間:2017年9月15日13:30-17:00

地點:交通大樓2樓學術報告廳

2017年9月15日,伟德BETVlCTOR1946智慧交通及認知計算實驗室(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Cognitive Computation Laboratory)課題組成員,就過去兩年在江蘇省科技計劃(産學研合作)前瞻性聯合研究項目——基于機器視覺和雷達的有軌電車障礙物探測技術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開展了“有軌電車障礙物檢測學術研讨會”,并邀請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長左建勇教授,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賴志強副總經理、李靓主任對項目工作成果進行評估。同時,伟德BETVlCTOR1946相關學科老師、學生也參與了此次研讨會,對項目論題展開現場交流總結。

報告會由智慧交通及認知計算實驗室吳澄博士主持,吳博士首先對過去兩年課題組老師及成員的相關工作表示支持,并對成員在整個項目中奉行的“嚴謹科學,人文關懷”的态度進行高度贊揚。随後吳博士對研讨會的整體流程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對有軌電車障礙物識别的社會背景和實際情況進行簡要的分析,講解中輔以在研究調查中看到的典型案例,使得研讨會評估專家和會議成員對課題組研究主題有了一個生動形象的認識。

研讨會由課題組組長汪一鳴教授進行緻辭,汪教授以幽默的口吻展開話題,在現場師生陣陣歡笑中,将研讨會推入正式環節。課題組陳蓉博士首先就有軌電車障礙物識别項目進行簡介,主要分為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四個方面進行介紹。

“傳統情況下,有軌電車的安全運行主要依賴于電車司機對前方狀況的肉眼觀察,顯然該方法易受司機的身體狀态、天氣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難以形成穩定、準确的判斷結果。”一開始,陳蓉博士就對有軌電車障礙物識别的意義進行定義,“現代有軌電車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智能車載障礙物檢測系統以輔助電車司機及時發現位于前方軌道限界内的障礙物,确保有軌電車安全運行。”簡要而不乏學術性和專業性的彙報讓在場師生對課題組過去兩年的工作有了更加詳盡的認知。

   緊接着項目中的另外兩位成員孫一珉和翟光耀,分别就單傳感器障礙物檢測和多傳感器障礙物檢測兩類課題中使用的研究方法進行彙報,課題組成員翟光耀在報告中說:“融合機器視覺及毫米波雷達技術,設計開發滿足有軌電車實際運行環境的軌道障礙物檢測及預警系統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标。

   

在報告結束之後,智慧交通及認知計算實驗室課題組又進行了項目的實景演示,解答專家組的提問,也引來大量師生圍觀。之後評估小組成員和現場師生進行了相關方面的互動,課題組成員在吳教授的主持下,對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左教授對課題組成員在項目中的表現深表贊歎:“伟德BETVlCTOR1946智慧交通及認知實驗室在科學研究項目中所達到的水準,值得各個相關專業學校共同學習。”最後主持人對各位評估小組成員和全校與會師生參與研讨會表示感謝,同時對大家提出期許,希望大家腳踏實地的學習理論知識,為構建中國學術話語權而努力奮鬥。

此次研讨會的圓滿舉行是對我院師生結合社會需求開展科研工作的檢驗,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老師、學院學校之間的學術交流,營造了更加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

編輯:王程

審核:吳澄

Baidu
sogou